子宮異常出血的九大原因
子宮對于女性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聽到子宮異常出血時,很多人會覺得情況嚴重。實際上,子宮異常出血由多種原因引起,有些情況嚴重需治療,有些則可自行恢復。以下是子宮異常出血的九大原因:
- 新生兒陰道出血:少數新生女嬰出生后數日內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這種情況并不罕見,一般能自行停止,無需處理。
-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主要分為無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功血。無排卵型功血多發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患者表現為月經紊亂,可能有一段時間閉經后子宮出血,或起初月經過多、經期延長。
- 月經出血過多:月經周期規則,但經量超過80ml或經期延長超過7日。
- 月經頻發出血:月經周期規則,但短于21日。
- 子宮不規則出血:月經周期不規則,經期長但經量不太多。
- 子宮不規則過多出血:月經周期不規則,且血量過多。需進行體格檢查,包括全身檢查、婦科檢查等,以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質性病變。
- 月經間期出血:在月經周期12 - 16天有較少量陰道流血,這是因為卵泡破裂,雌激素水平暫時下降引起,一般不需處理,屬于正常出血。少女初潮時可能驚慌失措,母親應教導孩子正確認識。
- 子宮腫瘤:子宮肌瘤會影響子宮的收縮止血功能,導致女性子宮出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陰道不規則出血。
- 宮頸病損引起出血:包括宮頸癌、良性宮頸病損、宮頸炎(很少引起出血,除非合并宮頸外翻,但可能引起血染的排出物)、宮頸或內膜息肉(引起性交后出血)。
女性應重視子宮健康,了解子宮異常出血的原因,若出現相關癥狀可及時采取措施。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