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鈣血癥:危害、預防與應對
低鈣血癥補充的必要性
盡管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但老人和孩子仍需注重維生素和鈣的補充。因為他們抵抗力較低,易患多種疾病。維生素和鈣在人體中起著關鍵作用,缺乏會導致營養不良,低鈣血癥便是其中一種。
低鈣血癥的危害
- 神經肌肉系統:鈣離子可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低鈣血癥時該興奮性升高。早期周圍神經系統會出現指/趾麻木,還可能有肌痙攣。輕癥患者可用面神經叩擊試驗(Chvostek征)或束臂加壓試驗(Trousseau征)誘發典型抽搐。嚴重時會導致喉、腕足、支氣管等痙攣,引發癲癇發作甚至呼吸暫停,還會出現煩躁不安、抑郁及認知能力減退等精神癥狀。
- 心血管系統:主要表現為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出現心室纖顫等,心力衰竭時對洋地黃反應不良。心電圖典型表現為QT間期和ST段明顯延長。
- 骨骼與皮膚、軟組織:慢性低鈣血癥會有骨痛、病理性骨折、骨骼畸形等表現,骨骼病變根據病因可為骨軟化、骨質疏松、佝僂病、纖維囊性骨炎等。患者常有皮膚干燥、無彈性、色澤灰暗和瘙癢,毛發稀疏、指甲易脆、牙齒松脆等現象,引發白內障也較為常見。
- 低血鈣危象:當血鈣低于0.88mmol/L(3.5mg/dl)時,會發生嚴重的隨意肌及平滑肌痙攣,導致驚厥、癲癇發作、嚴重哮喘,癥狀嚴重時可引起喉肌痙攣致窒息、心功能不全、心臟驟停。
低鈣血癥的預防方法
- 積極控制原發病,定期體檢,因為甲狀腺或甲狀旁腺手術后易發生低鈣血癥。
- 增加日曬,合理營養,避免因減肥、慢性腹瀉等導致營養不良性低鈣血癥。
- 補鈣并非萬能,絕經期婦女或骨質疏松患者,若長期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制劑,應大量飲水,定期化驗血鈣和尿鈣水平,防止補鈣導致高鈣血癥。
輕微低鈣血癥服藥后可迅速恢復,但要查找原因徹底治療。低鈣血癥主要由營養不良造成,雖生活水平提高使該病情減少,但仍不可大意。人們平時應定期體檢,學習急救知識,以便在遇到此類患者時提供幫助。
結論:低鈣血癥對人體危害較大,需重視預防和治療,通過定期體檢、合理補充營養等方式降低患病風險。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