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的藥用價值與功效
中醫領域對燈籠果有著明確的認知,燈籠果性苦,微寒,歸肺經,具備清熱解毒、利尿去濕的功效。在傳統醫學里,它常被用于治療癍痧發熱、感冒、腮腺炎、喉痛、咳嗽、睪丸炎、大皰瘡等多種病癥。以下為您詳細介紹燈籠果的具體作用:
藥用功效
- 果實與全草:果實具有清熱利尿的作用,將其外敷還能起到消炎效果。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尤其在治療扁桃體發炎方面療效顯著。花萼則是定喘藥。酸漿膨大的宿存萼可入藥,有清涼、化痰、鎮咳、利尿的功效。
- 針對特定病癥:燈籠果可用于治療小兒百日咳、急性氣管炎。對于糖尿病患者(對注胰島素者無效)出現的水腫癥狀也有一定作用。其根煎劑對細菌性痢疾有特效。
- 緩解常見癥狀:當患有扁桃體發炎時,多吃燈籠果能有效緩解癥狀。感冒咳嗽時食用燈籠果,可以止咳化痰。若皮膚發炎,外敷燈籠果的果醬能起到消炎作用。
營養價值
- 維生素C含量:燈籠果成熟果食甜美清香,是營養較為豐富的水果蔬菜。其漿果富含維生素C,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
- 果膠物質:燈籠果果實中含有大量的果膠物質,無論是食用燈籠果,還是將其直接涂在皮膚上,果膠物質都能對皮膚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燈籠果在藥用和營養價值方面都有獨特之處,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植物。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目前缺乏具體的權威站點來源,可參考《中華本草》等中醫藥相關典籍進一步了解燈籠果。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