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又稱魚腥草,是一種常見于濕地的草本植物,其既可作為藥用植物,又可作為食材使用。本文將詳細介紹適用于折耳根的高效種植方法,幫助種植者獲得高產優質的折耳根。
折耳根適合生長在濕潤、土壤肥沃的環境中。最佳種植地為海拔800米以上、土層深厚的黑泥田。這種環境能夠為折耳根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促進其健康生長。
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黑泥田作為種植地。將地深耕25-30厘米,并清除雜草,整平地面。在田塊四周開排水溝,面積較大的田塊需在中央開“+”字形排水溝以確保良好的排水條件。
栽種時,按照50-60厘米的寬度開溝,溝的深度為田泥厚度的2/3。在溝內鋪上一層稻草,并撒上磷肥(每畝100公斤)和草木灰(每畝150公斤)。隨后覆上一層土,將切成3-4厘米長的折耳根種莖均勻撒在土面上,用釘耙翻土覆蓋5-7厘米。每畝種植所需種莖約150公斤。栽種后需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發芽生長。
折耳根生長期間需追肥兩次。第一次在正常生長后,每畝施用1000公斤稀釋的人畜糞水,加入3-4公斤尿素并施入根部。間隔30天后再追施一次相同的肥料。
為避免雜草與折耳根爭奪養分和光照,需進行2-3次人工除草。除草時需小心避免損傷折耳根根苗。也可在栽植后覆蓋一層7-10厘米厚的雜草,或在嫩葉出土前噴灑草甘磷(每畝1.5公斤)和乙草胺(每畝400克)混合液。
折耳根較少受到害蟲侵擾,但白絹病是其主要病害。白絹病的癥狀包括地上莖葉變黃、地下莖出現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并逐漸軟腐,伴隨油菜籽狀菌核的產生。
藥用折耳根應在花穗多、腥氣味最濃時采收,選擇晴天收割并及時曬干。菜用折耳根可在地下莖長至30-40厘米時采挖,洗凈后出售。秋冬季節采挖更為理想,此時產量高且營養豐富。
通過科學選址、合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種植者可以高效種植折耳根,獲得優質高產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