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缺鐵性貧血:癥狀、表現及影響
嬰兒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營養性疾病,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中。由于嬰兒對鐵的需求量較大,而食物中鐵的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容易導致這種疾病的發生。以下是關于嬰兒缺鐵性貧血的詳細癥狀和相關表現。
1. 一般表現
- 情緒變化:嬰兒可能表現為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
- 食欲減退:食欲明顯下降,影響正常的飲食攝入。
- 皮膚及黏膜蒼白:明顯表現為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的蒼白。
2. 造血器官的表現
- 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這種表現通常與貧血的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有關。
- 注意:腫大程度通常不超過中度。
3. 神經精神變化
- 輕度癥狀:表現為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遲緩。
- 嚴重癥狀:嬰幼兒可能出現呼吸暫?,F象。
- 學齡兒童表現:在課堂上可能出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4. 對代謝的影響
- 代謝障礙:細胞色素酶系統缺乏,過氧化氫酶等酶的活力降低,影響DNA的合成。
- 食欲不振和體重增長減慢:胃酸分泌降低,小腸黏膜功能紊亂,舌乳頭萎縮。
- 異嗜癥:在小兒中較少見,表現為對非食物物質的異常嗜好。
5. 心臟功能變化
- 血紅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能出現心臟擴大和雜音。
- 血紅蛋白降低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誘發心力衰竭。
6. 易發生感染
由于缺鐵性貧血會削弱免疫功能,患兒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襲。
背景信息與預防建議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或慢性失血。母乳喂養的嬰兒在6個月后需要添加富含鐵的輔食,例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紅肉、蛋黃等。此外,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血紅蛋白水平的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和干預。
結論
嬰兒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可以通過合理飲食、科學喂養和早期干預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家長應密切關注嬰幼兒的營養狀況和健康變化。
參考文獻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