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概述與防治
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一種全球性傳染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目前全球約有2.96億慢性乙肝感染者,而在中國,乙肝患者數量約為3000萬。
乙肝的傳播途徑
乙肝病毒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傳播:
- 血液傳播:通過輸血、使用不潔注射器、針刺傷或共用剃須刀等途徑感染。
- 母嬰傳播:感染乙肝病毒的母親可在分娩時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 性接觸傳播:通過無保護的性行為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臨床表現
乙肝的癥狀多樣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臨床類型:
- 急性乙肝:起病較急,可能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黃疸等癥狀。
- 慢性乙肝:病程超過6個月,多為無明顯癥狀或輕微不適,但病毒復制活躍者可能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 淤膽型乙肝:以黃疸加重和皮膚瘙癢為主要表現。
- 重癥型乙肝:病情嚴重,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乙肝的預防
預防乙肝的關鍵措施是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安全且有效的,尤其對于新生兒接種,可以顯著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預防乙肝:
- 避免使用不潔醫療器械。
- 避免共用個人護理用品,如剃須刀、牙刷等。
- 采取安全性行為,使用保護措施。
乙肝的治療
目前尚無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特效藥物,但通過合理治療可以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 急性乙肝:建議早期臥床休息,待癥狀減輕后逐步增加活動量。
- 慢性乙肝:無需絕對臥床休息,提倡動靜結合,注意療養。對于病毒復制活躍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
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當地醫療條件制定,切勿自行用藥。
結論
乙肝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通過接種疫苗和規范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其危害。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