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現象,其發生率約為50%。大多數情況下,黃疸會在一段時間后自行消退。然而,隨著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檢出率也顯著增加。據統計,母乳性黃疸占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且通常可持續2至3個月。
對于確診為母乳性黃疸且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超過220μmol/L)的足月兒,可以通過光療來降低膽紅素水平。研究表明,波長為425~475nm的藍光能夠有效分解血清膽紅素。經過光療,膽紅素會轉化為水溶性物質,并通過尿液和膽汁排出體外。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營養來源,即使黃疸與母乳相關,也不建議隨意停止母乳喂養。以下是喂養調整的建議:
通常,隨著嬰兒月齡的增長,母乳性黃疸會逐漸消退,不會對嬰兒的健康發育產生長期影響。
如果暫停母乳喂養后黃疸仍未減輕,或反而加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黃疸的一種常見類型,通常無需過度擔憂。通過合理的光療和喂養調整,大多數情況下黃疸會逐漸消退,不會對嬰兒的健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