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是一種由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見于兒童群體。其發生率在小兒肺炎中占比約15%~20%。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病原體,因其缺乏細胞壁而對常規抗生素(如青霉素類)無效。支原體肺炎的發病全年均可見,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節,尤其是在學校、托兒所等集體環境中容易引發小規模流行。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2~3周。潛伏期結束后,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在所有肺炎支原體感染者中,約3%~10%的患者會發展為支原體肺炎。此外,肺炎支原體感染還可能引發多種呼吸系統外的并發癥:
由于支原體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預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感染者接觸以及在流行季節時減少集體活動。治療方面,常用的藥物包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和四環素類藥物。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具有流行規律的兒童常見病,盡管其癥狀多為輕癥,但也可能引發嚴重并發癥,因此需引起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