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定義、類型及常見誘因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一種女性常見的乳房疾病,尤其是哺乳期女性的高發病癥。其主要特征是乳房因乳汁淤積而出現急性化膿性感染,表現為乳房紅腫、發熱、脹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伴隨全身發熱。此病通常發生在哺乳期女性中,初產婦的發病率高于經產婦,約為后者的兩倍。
發病時間
- 產后3-4周:急性乳腺炎的高發期。
- 哺乳期的其他時間:也可能發生,時間跨度可為產后2-4個月,甚至超過一年。
急性乳腺炎的分類
根據病因和感染情況,急性乳腺炎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無菌性急性乳腺炎
無菌性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積未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引起的炎癥。這種類型的乳腺炎通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 頻繁或過度使用吸奶器。
- 乳汁淤積后未及時疏通乳腺管。
細菌性急性乳腺炎
細菌性急性乳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主要誘因包括:
- 乳頭皸裂:哺乳姿勢不正確導致乳頭損傷,為細菌提供了侵入口。
- 免疫力下降:產后女性身體免疫力較弱,易受到感染。
常見癥狀
急性乳腺炎的主要癥狀包括:
- 乳房局部紅腫、發熱、脹痛。
- 乳房觸痛明顯,可能伴有硬塊。
- 嚴重時全身發熱、寒戰。
預防與護理建議
為了預防急性乳腺炎的發生,哺乳期女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正確的哺乳姿勢:避免乳頭皸裂,確保乳汁排空。
- 及時疏通乳腺管:避免乳汁淤積。
- 保持乳房清潔:防止細菌感染。
- 增強免疫力:通過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提高身體抵抗力。
總結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見的乳房疾病,早期識別和及時處理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并預防進一步感染。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