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退化為特征的代謝性骨病。它常見于老年女性,尤其是在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質流失速度加快,患病風險顯著增加。以下是骨質疏松癥的常見癥狀及其表現形式。
骨質疏松癥通常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常被稱為“無聲的疾病”。許多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后才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骨折可能發生在輕微的外力作用下,例如摔倒、彎腰或提重物。
患者可能會感到骨骼疼痛,尤其是在骨小梁發生輕微骨折時。這種疼痛通常與體位變化有關,例如坐起、翻身或行走時疼痛加劇。此外,前屈和后伸動作也可能引發疼痛。
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脊椎容易發生壓縮性骨折,導致身高逐漸變矮和駝背現象。這種變化通常是緩慢的,但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顯著影響患者的體態和日常生活。
在骨折部位,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發熱的現象。如果用手按壓或輕輕叩擊局部,會感到明顯的疼痛。這是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典型表現,需引起重視。
骨質疏松癥雖然早期癥狀不明顯,但其導致的骨折和其他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早期篩查、科學的生活方式和及時的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和管理骨質疏松癥。
參考資料:世界衛生組織骨質疏松癥相關信息 |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