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泉水才是最好的藥》一書中,專家藤田纮一郎指出,從礦泉水的水質成分來看,在界限指標內,其所含的有益元素對偶爾飲用者難以產生實質性的生理或藥理效應。然而,若長期飲用,礦泉水對人體具有較為明顯的營養保健作用。所以,為發揮礦泉水的健康功效,應長期堅持飲用。
關于每天飲用的礦泉水標準,中國飲水專家李復興教授提出,除杜絕污染外,還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必須為天然的;二是必須呈弱堿性(PH值7.0以上)。水滿分低鈉礦泉水pH值處于7.0 - 7.8之間,呈天然弱堿性,屬于典型的可每日飲用的低鈉礦泉水。
強調礦泉水必須是天然的,是因為任何人工制造、生產的水,對于人體以及其他生物細胞而言,都是難以“相處”的另類。而強調弱堿性,是由于人體血液本身呈弱堿性,且會隨著健康惡化和衰老逐漸酸化(嬰兒和健康時期血液pH值為7.45 - 7.35,老年和病危時則降至7.0左右)。人工生產的水(如純凈水、礦物質水、蒸餾水等)大多呈酸性(PH值多在5.6 - 6.5之間),長期飲用會使血液的弱堿性下降。同時,日常攝入的雞鴨魚肉等偏酸性食物也會導致人體血液酸化。在醫學界,有“血液酸化是百病之源”的說法,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飲水的pH值標準確定為7.0 - 8.0的原因。
結論:長期飲用符合天然、弱堿性標準的礦泉水,對維持人體血液的弱堿性、保障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暫未提及明確權威站點,可參考相關醫學和飲水健康研究文獻如《礦泉水才是最好的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