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其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體液傳播以及母嬰垂直傳播。針對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需要治療的問題,全國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肝病信息總部沈啟明教授指出,傳統上被稱為“健康攜帶者”的人群,現在更準確的定義是“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
在體檢中發現乙肝表面抗原(HBsAg,俗稱澳抗)陽性者,需要進一步進行乙肝五項檢測(俗稱“兩對半”),以明確病毒在體內的存在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檢測結果主要用于評估病毒的復制活躍程度和傳染性,并不能直接反映病情的輕重。
絕大多數乙肝病毒攜帶者并不是乙肝患者。攜帶者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且肝功能正常。除少數涉及食品加工、保育等特殊行業外,這部分人群可以正常工作與學習,不應受到歧視。
乙肝治療的主要目標包括:
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治療實現病毒標志物的完全轉陰。
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定期隨訪,監測肝功能和病毒載量,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社會應加強對乙肝知識的普及,減少對攜帶者的歧視,營造公平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需要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科學檢測與合理評估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