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常見于城市地區。霧是一種自然現象,主要由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形成,通常無毒無害。而霾則是由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與特定氣象條件共同作用形成的污染現象。霧和霾常常同時出現,像一對孿生姐妹,因此被統稱為“霧霾天氣”。
根據專家研究,霧霾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細顆粒物和有毒物質,種類多達20余種,包括酸、堿、鹽、胺、酚等化學物質,以及塵埃、花粉、螨蟲、流感病毒、結核桿菌和肺炎球菌等生物顆粒物。這些物質與霧氣結合后,會導致空氣質量嚴重下降,使天空變得灰暗,甚至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霧霾問題在中國的關注度逐年上升,尤其是在2013年和2014年。
| 時間 | 事件 |
|---|---|
| 2013年1月 | 中國30個省(區、市)經歷了4次大范圍霧霾天氣,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 |
| 2013年全年 | “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 |
| 2014年1月4日 | 國家減災辦和民政部首次將霧霾天氣納入自然災情通報。 |
| 2014年2月 |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強調,應對霧霾污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 |
為改善空氣質量,政府和社會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霧霾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科學治理和持續改進,才能實現空氣質量的根本改善。